晚年诗丽吉低下了高傲的头,对丈夫牵手揽腰又献花,泰王被撩蒙了
2025-03-29 14:15:54
土灶台你知道吗
大凡有地方特色、具原生态味道的东西我们都爱有一个“土”字来形容,如“土鸡”“土货”“土音”。“土”出自民间,很有种古拙质朴的意味。哪怕是人,本土的,未经育化的,也可称为“土人”。我曾经看过一部叫做《土人也疯狂的》的电影,影片中土人的简单憨傻教人忍俊不禁,频频戳中笑点,让我至今难忘。
说到“土”,我倒想起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土物”来——土灶台。
灶,是个与“家”关系最密切的物件。有家必有灶,有灶家才会温暖。据说,燧人氏发明了火之后,紧接着就发明了灶。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老祖宗从来就不会亏待自己的味觉,只要与“吃”相关的,一定都会得到发扬光大。灶,烹制吃食的地方,当然需要超前发明出来。有了灶,吃变得更卫生更讲究;有了灶,人们才会不断钻研烹调方法提高食物品味。有灶,就得有台,灶用来烧火,台用来放锅碗瓢盆,灶台自然就是生活的起源地。
在漫长的历史中,灶台一直都很“土”,因为它原本就是用土垒起来的。
火发明后,人类学会在火上烤熟食物,可是使用明火极不安全,而且将食物直接与火接触会破坏食物的色与味,口感太差,另外产生的浓烟让人难以忍受。在烟熏火燎中,燧人氏想到垒土做灶,将火送入火塘,并用锅罩在塘口,另做孔排烟。这样,简易锅灶便横空出世。后人又经过不断改进,终于形成了大家现在所见的寻常土灶的样子。
据我估计,全世界的土灶台应该大同小异,若有细微差别,估计是由于东西方饮食习惯不同而造成的。东方人对食物感情较为细腻,所以会善待每一样食材,会动用千万种方法方式进行加工。一锅一灶,往往包含了蒸煮烹炸煎炒焖炖各种调制样式,并将其发展光大成几大菜系万种菜品,让人尝尽人间珍馐世上美味。而西方人对吃食要求并不高,大约是煮熟就行,有时煮七八分熟也将就吃。印象中西方人不用穹窿形铁锅,烹饪方法也特别简单,大约就是蒸或煮,乱七八糟的弄上一大锅,一人分一点,填饱肚子就行。
记忆中我家的灶台,一大一小两口锅,大锅九张(张,为计量单位,大约一揸,8-12cm),小锅六张,两锅公切间有一个热水罐。两口锅,两管烟囱,往上合二为一直耸入屋顶。灶后砌一围草的栏儿,以保证烧火草不会被拉得满地都是。
一台锅灶也不会长久使用,用着用着就会有漏火或不攒火的情形发生,影响使用效率,所以三两年就要推倒重建。建灶台前各家都会先拓好土砌(用一种做土砖的模具填泥压实制作好阴凉或晒干而成,形状有方块、小长方块、大长方块三种,方块用来做烟囱,大长方块用来做底座,长方块可灵活使用),码好待用,然后拣个好日子推倒旧灶,再建新灶。
我爸是个修灶好手,我家的灶台都是爸自个造的。灶台修建得不好,不仅回烟呛人,而且火的利用率也低,做饭炒菜费草费时,很不划算。爸修的灶台绝没有那样的缺陷,不仅好用,而且棱角分明,外形美观,深得乡亲们的褒奖。平常要是谁家修灶都会请爸去帮忙,有时我也会跟着扛扛锅铲,弄顿好吃的补补膘儿。
每次推倒的旧灶台,爸都会把土砌块儿敲碎碾细打田底儿。用在水稻的秧母地儿里,不仅肥分高,长出的秧苗拔起来也利索,会省很多劲儿。
土灶台从燧人氏起一直使用到现在,所经年月已经无法计算。不过“燃料革命”过后,石油天然气的大量使用,使得土灶台已呈现“英雄无用武之地”垂暮情境了,目前正走在退出历史舞台的道路上。只是在偏僻的乡村里,你还会偶尔见到使用着的土灶台。
灶台,从一开始好像就是女人的阵地,女人对灶台有着绝对的统治权。将灶台交给女人,不仅仅是看中了女人的勤快细腻,更看中的是女人对味觉的敏感。女人总是感性的,对视觉、味觉、嗅觉等感受极其在意,所以做饭做菜总是会考虑色、香、味等元素,将一桌饭菜当成自己的艺术珍品交付给家人鉴赏。女人天生的母性会让她们将家庭人员照顾的无微不至,特别是在吃和穿这两方面。女人的大半生生,几乎都在围绕着灶台转,直至被烟火熏制成黄脸婆婆。也有几个想逃离灶台的,可是一旦离开了灶台,似乎就淡了自己的女人味儿,失守了阵地一般觉得无家可归了。
在我家,祖母是灶台的王,每天她决定着一家人的饮食,无论你愿不愿意,每个成员都得无条件的而接受她安排的饭菜。在生活贫穷的年代里,家里缺衣少食,祖母总会想着法子填饱我们的肚子。饭不够粗粮凑,菜不够盐来凑。由于家里人多,熟菜总是不够吃,祖母会把菜做的咸咸的,齁得你伸了一筷子就能吃完一碗饭。盐吃得多了,给身体造成伤害是不可避免的,心脑血管承受不住呀,祖母就是患上高血压冠心病后医治无效去世的。如今爸、姐和我血压都高,不得不长期靠药物降低血压,这都是高盐的饮食习惯留下的后遗症。如今,我掌握着自家的灶台,为了重蹈覆辙,我逼迫着自己养成低盐少油的烹饪习惯。
祖母去世后,老家也拆迁了,我们搬进了新家。当初建房时,爸一心想在厨房修建一座土灶,但最终被我拒绝了。一来土灶会占据老大一块地儿,减少厨房的使用空间,二来烧火草没地儿放,而且烟大灰多不卫生。去年年底,我花了一万多块钱重新装修了厨房,做了灶台,光华闪亮的台面,整洁华美的橱柜,崭新时尚的厨具,处处透着洋气。尽管如此,还是觉得厨房里少了什么,少了什么呢?是泥土的悠悠芬芳,还是亲情融融的暖意?是烟囱冒出的一缕缕烟火,还是灶膛腾起的红火火的日子?
也许,什么都没少,只是我想起了一段往事,或是回忆起铁锅锅巴的酥脆,便忽然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失落感。
2025-03-29 14:15:54
2025-03-29 14:13:38
2025-03-29 14:11:22
2025-03-29 14:09:06
2025-03-29 14:06:51
2025-03-29 14:04:35
2025-03-29 14:02:19
2025-03-29 14:00:03
2025-03-29 13:57:48
2025-03-29 13:55:32
2025-03-29 01:30:56
2025-03-29 01:28:40
2025-03-29 01:26:25
2025-03-29 01:24:09
2025-03-29 01:21:53
2025-03-29 01:19:38
2025-03-29 01:17:22
2025-03-29 01:15:07
2025-03-29 01:12:51
2025-03-29 01: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