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尽天良的人贩子“梅姨”,到底是谁?她做了哪些事?
2025-03-28 09:09:16
王圆箓: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在敦煌市大泉河岸边,有一座石室宝藏,称为莫高窟。
自东晋十六国时期开始,历经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各代官方和信徒的不断兴建,形成了拥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的佛教艺术盛地。
而莫高窟最为举世闻名的莫过于清末所发现的藏经洞了。藏经洞据传为西夏统治敦煌时期,莫高窟的僧人们为了躲避战乱而要迁徙,将无法带走的典籍书目便集中存放在藏经洞内,用泥土将入口封死,在外绘制壁画以掩盖。然而这些僧人可能再也没有回来。
到了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道士王圆箓来到莫高窟,在此清理窟内沙石,供奉香火,收取布施,尘封已久的莫高窟始有改观。
香火旺盛之时,王圆箓雇用贫士杨某为文案,在今16窟内接待香客,记载账目。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杨某在窟内北壁磕烟锅时,察觉墙后有回音,怀疑有暗室,便告知王圆箓。后,王圆箓破开墙壁,果见密室,藏经洞大白于天下。
洞内设有高僧洪辨坐像,并堆积有自公元4世纪到公元14世纪的各种历史文本、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所涉及文字包括汉文、藏文、梵文、龟兹文、粟特文、突厥文、回鹘文、康居文等,而且大多为写本,少数为刻本,极其珍贵。其中更是包括高僧玄奘所译《般若波罗密多经》的写本。然而,这位极其崇拜玄奘法师的王圆箓道士却是个大字不识的人,未能察觉出这批文物的重要性。但王圆箓至少是敬重文化的,此后,他便开始了历时数年文物上交之旅。
王圆箓在发现文物后不久,便徒步行走了近50里路,赶往县城去找敦煌县令严泽,呈上取自于藏经洞的两卷经文,希望求证其价值。可这位严知县不学无术,把这两卷经文视同两张废纸,随口打发了王圆箓。
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敦煌新任知县汪宗翰是位进士,颇懂金石学。王圆箓向汪知县报告了藏经洞的情况,汪知县便带了一批人马,亲自前往莫高窟察看,并拣了几卷经文带走。走时,令王圆箓看好藏经洞。
王圆箓见知县并不重视,便从藏经洞中挑拣了两箱经卷,骑着毛驴前往酒泉。他一个人风餐露宿,走了800多里,才到达酒泉,找到了安肃兵备道的道台廷栋。廷栋将王圆箓所带经卷浏览了一番,最后只是告知王圆箓,经卷上的字没有他的书法好。王道士只好又将经卷带回。
几年后,甘肃学政叶昌炽知道了藏经洞,并从汪知县处索取了部分文物,但他最终也没有对藏经洞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到了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省府才下令敦煌检查经卷并就地保存。王圆箓走投无路,便给身在紫禁城的慈禧老佛爷写了秘信。此时的清朝早已是自身难保,此事便如石牛入海,再无音信。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沿着丝绸之路来到敦煌。在得知藏经洞之事后,便前去拜访王圆箓。王圆箓对这个目的性极强的外国人避而不见。但斯坦因得知王圆箓崇拜玄奘后,便欺骗王圆箓,声称自己也是三藏法师的信徒,所以才沿着取经之路来到敦煌,并承诺帮助王圆箓修缮道观。王圆箓这个单纯虔诚的信徒,当然对斯坦因产生了好感,便将斯坦因带至藏经洞。此后,斯坦因从中挑拣了部分文物,共计24箱写本,5箱佛画、织绣等,花费二百两白银购得。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也来到藏经洞,这位精通汉学的学者在洞内待了三周之久,支付王圆箓五百两白银,精心挑选了6400余件写本,装满了10辆大车运往巴黎。可笑的是,在运往巴黎前,伯希和在北京将这些古籍装裱,并在六国饭店展览。而且,这些外国考古团队在国内的考古行动是经过清廷官方许可的,并全程有官兵护送。
光绪三十六年,公元1910年,学部才重视起敦煌遗书,下令将剩余经卷悉数运往京城。在清点前,王圆箓将一部分私藏了起来,而余下运往北京的经卷沿途也遭到各地官员的私藏克扣。到达北京时,因一路的私藏克扣导致数目减少,负责运送的官员便将一件分割成两件甚至三、四件,以充数蒙蔽,共计8757件。
公元1914年,已是民国时期。斯坦因再次来到藏经洞,用五百两白银购得古籍570余件。在这前后,另有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美国人华尔纳、俄国人奥尔登堡到过莫高窟,或是低价购得数百件古籍,或是粘黏壁画,或是窃走佛像。
而后,我国近代著名画家张大千来到莫高窟临摹壁画,他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为了观赏墙壁下层的更为古老的壁画,便将上面覆盖的几层后代壁画擅自用手剥落,对壁画造成了严重破坏。
自此,敦煌莫高窟文物遭受了巨大的毁损。
藏经洞一路所遭受的不幸,王圆箓难辞其咎。但是,若将全部责任推向一个弱小的个人,岂不是太过分了。王圆箓是一个无知的人,但更无知的是那些饱读诗书的大小官员,是那个破旧腐朽的中国。王圆箓没有能力知道这些古籍的价值,但他尽了最大的努力去求证于专家,然而专家们也并不重视。如果是重要的文物,政府会让王圆箓一个人看管,继续堆积在尘土中吗?而且,前来考古的外国学者们,看起来比清政府更加重视这些文物。他们多数也有清廷官方的许可,并愿支付对于王圆箓而言不菲的银两,这让王圆箓又如何能拒绝。
斯坦因在其《西域考古记》中记载了王圆箓的一些故事:在清廷学部下令运送文物进京时,搬运人员在粗野的搬放过程中将许多古籍损坏了,对此,王圆箓十分痛心,后悔未让斯坦因将文物全数运走。于是王圆箓便将他所认为重要的部分隐匿起来。而后,斯坦因说到:“他(王圆箓)将全部的心智都投入到这个已经倾颓的庙宇的修复工程中,力图使它恢复他心目中这个大殿的辉煌……他将全部募捐所得全都用在了修缮庙宇之上,个人从未花费过这里面的一分一银。”
这些外国学者的行为是骗取盗窃不假,莫高窟也的确受到了他们的损坏。但他们所带走的文物古籍悉数都保存在他国各大博物馆、图书馆内,也受到了当时国际学界的重视和研究。如若藏经洞一直由王圆箓看管,那王圆箓身后又会落入何人之手;若全数由清廷运走,五万卷典籍沿途又会有多少毁损、遗散、私藏,又会有多少因充抵数目而被分割,破坏;若完好保存到民国成立,而后接连的军阀混战、朝野更替,国民政府能否有余力在奔忙中妥善保管这些文物免于战火;若一直堆积在洞内,复经若干年的氧化、腐蚀,待可妥善保护之日,所剩如何也不好确定。
敦煌遗书之殇,是其被发现后的那些时代的中国之殇。
而王圆箓,这个莫高窟的守护者,在重修大佛殿九层楼未成之后,于1931年去逝,葬于莫高窟前大泉河东岸。
声明:玄奘法师功德盖世,各行业之人皆可钦佩其恢弘壮举,道士王圆箓当然亦可如此,并无不妥。
2025-03-28 09:09:16
2025-03-28 09:07:00
2025-03-28 09:04:44
2025-03-28 09:02:29
2025-03-28 09:00:13
2025-03-28 08:57:58
2025-03-27 16:52:19
2025-03-27 16:50:03
2025-03-27 16:47:47
2025-03-27 16:45:31
2025-03-27 16:43:16
2025-03-27 16:41:00
2025-03-27 16:38:44
2025-03-27 16:36:28
2025-03-27 16:34:13
2025-03-27 16:31:57
2025-03-27 05:07:51
2025-03-27 05:05:36
2025-03-27 05:03:20
2025-03-27 0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