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必须以率一道治万变为原则,荀子为什么这么认为?
2024-04-16 14:04:43
刘邦与项羽的楚汉之争,为何一直在荥阳反复拉锯?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十二月(公元前202年1月),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了争夺政权而进行了一场大规模战争,史称“楚汉之争”,最后以项羽的西楚败亡,刘邦建汉朝而告终。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荥阳、成皋均为秦制河南郡所辖之县城,两地相距约百里,自古为西进洛阳、长安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战略意义不言而喻。项羽如不攻克荥阳、成皋就无法率军直抵刘邦的根据地——“关中”。
一、荥阳、成皋会战
1、关于“荥阳、成皋得失”的问题
荥阳、成皋都为险地:荥阳有卞水、冯池为屏障,易守难攻;成皋有汜水、群山为依托,有“虎牢”之称。刘邦正是凭借这两处“天险”抵御项羽大军的进攻,且荥阳靠近当时全国最大的粮仓——“敖仓”,粮草十分充足,加之刘邦以重兵把守,荥阳、成皋可以说是固若金汤。然而西楚霸王确实有过人的军事才能,通过长期艰苦的攻坚战,竟攻
克了这两个险城,并向西一直打到巩县。那么项羽在打下荥阳、成皋后有没有再失守,项羽在这次攻坚战中到底几次攻克荥阳、几次攻克成皋,我们先看一下专家的意见。《项羽本纪》载,项羽在第一次攻克成皋之后,不久就东征彭越。此时刘邦对成皋发起反攻,用了四个字“复取成皋”,是说刘邦曾光复过成皋。
在此之后,虽然再无文字直接描述成皋攻守的情况,但项羽在又一次东击彭越时对大司马曹咎言“谨守成皋”,很明显此时成皋又掌握在了楚军手中,于是人们很顺理成章地推断在刘邦光复成皋后,项羽又一次攻克了成皋,这才有了“成皋两得两失”之说。王立群先生可能主观地认为成皋与荥阳是一条战线,成皋两得两失,荥阳必然也是两得两失,但这种推测无法找到任何资料证明。
2、关于“项羽东击彭越”的问题
《汉书·陈胜项籍传》载项羽第一次东征彭越是在汉高祖三年五月,即在楚军攻克荥阳之前。项羽攻克荥阳只在旦夕,刘邦已逃出荥阳,现游荡在宛、叶之间。而此时彭越渡睢水,大破楚军于下邳。于是项羽放弃了继续攻城的计划,率军东击彭越,破之。闻刘邦复军成皋,命军回师,拔荥阳、克成皋;第二次是在汉高祖四年九月,楚汉广武对峙之前,刘邦遣刘贾率兵两万佐彭越,彭越复振,下梁地,绝楚粮,项羽命曹咎守成皋,东击彭越。笔者综合史料分析,《汉书》的记载是正确的。首先,项羽四月就已经将要攻克荥阳,却等到六月份才最终攻下。很显然,在此期间项羽遇到了某些特殊的事件需要自己处理才减缓了攻城的速度。其次,彭越在被击败后,能够迅速复兴的原因是刘贾的两万生力军加入。
如按《史记·项羽本纪》所载项羽在第一次东征时就已击破刘贾、彭越的联军,那我们不禁要问彭越是如何迅速整肃人马发动第二轮进攻的。最后,刘邦是趁项羽东击彭越的机会,打败曹咎、收复成皋的。且广武在成皋城东,想要军临广武,必先攻下成皋。那么我们就可以断定项羽第二次东击彭越必然在相持广武之前。综上分析,《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存在大量不合理的因素,《汉书》的记述是正确的。
二、彭城之战
1、三万人如何杀掉二十万人
《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穀、泗水,杀汉卒十馀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卻,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馀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可知“彭城一战”,汉军被斩杀、逼死之众达二十万之多。如此大规模的杀伤,在冷兵器时代是比较少见的,况且完成这次大规模屠杀的只有三万人,可以说空前绝后。但这场“神话般”战役的真实性却是有待商榷的。最先对此表示质疑的是东汉的班固。班固在撰写《汉书》“汉初”部分时,很大程度上
沿袭了《史记》的记载,甚至很多地方都是直接引用《史记》的记载。
但对于“彭城之战”的描述,班固减掉了《史记》中的一句话——“杀汉卒十余万人。”可见,班固不相信司马迁的记载,他认为这是假的所以没有引用,这说明《史记》的记述在东汉就已经站不住脚了。其实,《史记》的记载在军事上也是讲不通的。兵法曰:“歼敌三千,自损八百。”尤其是冷兵器的肉搏战,对任何一方的士卒都会带来极大的伤害。如果按照常理推算,要想杀掉二十万汉军,楚军必须做好损
失五、六万人的准备,从逻辑上讲,三万人无法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再者,司马迁一向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来烘托人物形象,将历史事件文学化,传奇化。如《史记·周本纪》中,为了突出周武王的仁德勇武,司马迁居然记载周武王以不足五万人的部队,在朝歌城外歼灭了商朝七十万大军。很显然,当时中国不可能有如此庞大的军队,也没有任何城市可以住得下七十万大军。而在记述“彭城之战”时,司马迁“故技重施”,为了给项羽拔高,他以自己的意志歪曲了历史。
但是,司马迁此次对历史的重塑,超出了人们所能接受的逻辑底线,拔得太高了,让人们无法相信其所记载的“彭城之战”的真实性。
2、项羽的大军究竟在何方
纵观“彭城之战”的前后始末,我们看不到项羽主力部队的影子,《史记》中唯一提到楚军移动的是项羽带三万兵回救彭城。我们不禁要问,项羽的主力部队在“彭城之战”期间究竟在干什么?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刘邦东进之时,楚军的主力部队没有在彭城一带抵抗。
在《史记》中,对“戏亭分封”后项羽部队,有记载的就有近四十万之多。如果此时项羽的主力军团在彭城附近,刘邦绝不可能在一月之间从洛阳攻入彭城。很显然,刘邦在打进彭城时没遇到楚军的有效抵抗。而此时项羽的主力部队极有可能在齐国。田荣反楚,项羽对此非常不安,因齐国近于彭城,项羽对齐国的极度重视,动用主力部队平定齐国叛乱是情理之中的,且项羽还以盟主的身份命令各诸侯王出兵协助,九江王黥布就是因有病未从项羽攻齐而受项羽怀疑。可见,项羽为平定齐国叛乱花了很大力气,这可能才是项羽军事能力的真实表现,以压倒性的兵力攻打动荡中的齐国,居然用了一年的时间还不能完全平息,我们很难想象这样一位统帅能神话般地以三万人打败五十六万。再者,“彭城之战”后项羽的主力部队并不在齐国。
田横收田荣的亡卒,不过数万人,而项羽留在齐国的部队不下四十万,若以此众乘胜攻齐,田横必不能抵挡。但《史记》记载,彭城战后,“田横亦得收齐,立田荣子广为齐王。”由此可以推知,楚军主力在项羽离开后也撤离齐国了,因此田横才得以喘息,收罗余部。而此时,项羽的主力部队应该在荥阳、成皋一线。楚军于“彭城之战”后不断对汉军发起进攻,汉军只能据成皋之险坚守,刘邦也被迫割地求和。此时的项羽不仅在正面战场上打得游刃有余,还另派司马龙且率军队打垮了归顺刘邦的九江王黥布。由此看来项羽在前线的兵力绝对非同一般,应该是楚军的主力。既然“彭城之战”前项羽的主力在齐国,而战后其主力就出现在荥阳,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
三、楚汉军相互拉扯
1、楚军的主力在哪里
“彭城之战”期间楚军的主力在哪里?项羽在率军回救彭城之时,曾“令诸将击齐”。但是田横不仅没有被消灭,反而得到了喘息的机会。这说明楚军诸将并没有按照项羽的命令继续攻齐,可能是项羽临时改变了命令,也可能是田横主动与楚军议和,不管怎样,楚军主力停止了既定的攻齐计划,并离开了齐国。对于这支大军的去向,没有任何史料可以证明,只知道在不久之后,这支大军出现在了荥阳前线。笔者认为,按照常理来说,楚军主力最有可能,也最应该赶赴彭城前线,去支援项羽的三万精兵,一起击败了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这似乎是唯一合乎情理的推测。楚军主力的去向问题,成为“彭城之战”的第三个“谜团”。
2、项羽突围
据《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只带了八百余人突围,那么剩下的八九万楚军怎么样了,《史记·项羽本纪》没有提到。史料记载项羽一向对自己的士卒非常好,这次是什么原因让他抛下十万弟兄自己逃命
呢,这似乎不太符合项羽的风格。且钟离昧,季布等项羽的爱将也没有同项羽一起赴死,并且他们顺利地逃过了汉军的追捕,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所谓军无将则士卒乱,项羽直夜突围南奔,剩余的士卒只有两条路:下山投降或继续奋战。无论投降也好,抵抗也罢,这些没有组织的大军必然会激起一场很大的波涛,那么汉军怎么会直到平明才知道项羽逃走了呢,这些无组织的楚军不会傻乎乎的等到平明才采取行动吧。我很想知道这支近十万人的大军在项羽突围时直到平明时分。
这段时间到底在干什么,应该不会都在静静地为自己的主人祈祷吧。
结语:“楚汉争霸”是一段家喻户晓的历史,“项羽”、“刘邦”的形象在人们脑中也早已根深蒂固。《史记》对那段历史的描述,不论是否真实,已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思潮,影响着每一个接触那段历史的人。
2024-04-16 14:04:43
2024-04-16 14:02:38
2024-04-16 14:00:35
2024-04-16 13:58:33
2024-04-16 13:56:29
2024-04-16 13:54:26
2024-04-16 13:52:24
2024-04-16 13:50:19
2024-04-16 13:48:16
2024-04-16 13:46:13
2024-04-16 13:44:11
2024-04-16 13:42:07
2024-04-16 13:40:04
2024-04-16 13:38:02
2024-04-16 13:35:57
2024-04-16 13:33:54
2024-04-16 13:31:51
2024-04-16 13:29:49
2024-04-16 13:27:45
2024-04-16 13:25:42